
当注意力变成主权:美欧印围堵算法,谁在改写平台秩序?
午夜后的布鲁塞尔新闻间灯还亮着。驻欧记者发回的短讯写道:“布雷东把讲台上的话筒往前一推,停顿两秒—‘The time of the Wild West is over.’”这不是修辞。DSA对“超大型在线平台”(VLOPs)启动系统性风险审查,直接把算法透明度、选举完整性与未成年人保护写进法律责任。
同一周,华盛顿把注意力安全上升为立法行动。2024年4月24日,总统签署包含“外国对手控制应用处置要求”的法案,给了TikTok母公司270天的“divestiture or prohibition”窗口,外加一次90天延长期权。工具箱清晰:CFIUS安全审查、国家紧急权、通信法条款协同推进。
南亚更干脆。新德里自2020年起依据《信息技术法》第69A条,先后封禁多批应用,起始名单59个。安全与产业双重逻辑并行:数据跨境收集被视为“安全例外”,本土应用与支付网络借势扩张,平台主权写进“数字公共基础设施”的叙事。
北京的回应隐藏在技术出口目录里。2020年对外技术出口管制目录更新,将个性化信息推送等算法列入限制类,任何核心推荐技术出海需获许可。配套的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构成“数据要素”内循环的合规边界,算法被视为战略性资产。
规则战背后是广告与交易。GroupM等机构测算,全球数字广告支出规模已超6千亿美元,谁能定义“可见度”“品牌安全”和未成年保护,谁就能分配流量红利。DSA第34—35条要求平台进行年度风险评估与缓释,欧盟委员会据此对多家平台下达整改命令,商业定价与合规成本同步重塑。
东南亚成了走钢丝者。雅加达2023年出台第31号贸易部条例,禁止社交媒体直接交易,直播带货被迫“社交—电商”两段式。印尼官员私下对我说,“平台可以来做流量,但结算必须在本地电商生态完成。”数据留境与产业分工,是这场微调的关键词。
外交辞令的锋芒还在外溢。欧盟以“系统性风险”框架同平台沟通,强调“比例性与必要性”;华盛顿主打“对手控制应用”路径,锁定所有权与可验证的技术隔离;新德里更强化“主权—治安—产业”的三锚逻辑。相同的目标——控制注意力—被三种话语与工具化成不同路径依赖。
企业应对也趋于“二层结构”:前端内容与广告模块按域内法就地合规,后端数据与算法以可分拆、可审计、可托管为原则。一位跨国平台公共政策负责人在伦敦对我直言:“没有二层结构,任何一地的合规失败都会被放大为全球风险。”
别忽视文化维度。算法治理不是冷冰冰的代码审计,而是价值排序的外化。未成年人、选举信息、医疗与金融内容的“可推荐性”标准差异,决定了平台在不同法域的产品形态乃至商业模型。
下一个拐点会在多边层面出现。WTO电子商务谈判迟缓,OECD“数字税”仍在收口,区域性数字贸易协定(如DEPA)对数据流动与源代码披露设置了边界条款。平台主权的国际法表达,正等待一个能兼顾竞争与互操作的新折中。
战略提醒:当注意力成为新的通货,主权便是清算所。读者不妨从所在国家出发,观察本地对平台合规、数据跨境与未成年人保护的最新规则,哪条线在收紧,产业侧如何重排?这往往预示着下一轮地缘数字博弈的方向。
旗开网配资-10倍杠杆炒股-合肥股票配资公司-线上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